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永葆党员先进性的迫切需要。为确保当前正在进行的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有针对性、实效性,笔者认为要始终抓好“三头”、提高“三力”。
抓好“龙头”,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带动力。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古人李贽说:“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当活动的组织者,更要当亲身的实践者;不仅要尽领导责任,更要发挥自身的示范感召作用。一是要有敢于领先的觉悟。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搞得好不好,必须紧紧抓住领导班子这个“龙头”,切实履行 “双重职责”,既抓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促进本部门本单位活动开展,又要带头公开承诺、付诸行动,发挥表率作用。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谋事、高标准要求,跳出自己看自己、对照先进找差距、自我加压争一流。看一看自己与先进地方的差距,想一想产生差距的原因,听一听别人的看法、见解和思路,确保创先争优抓出成效。二是要有敢于破难的劲头。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难免有“老大难”事,遇到问题,要吃透上情、把握下情、了解外情,注重用新思路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措施开创新局面,努力创出特色、创出品牌、见到成果。各级领导干部做事要如水,有“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志气,有“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有“滴水石穿”的韧劲。三是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敢不敢担当、敢不敢负责,可以反映出一个党员干部的品质如何。不为党负责、不为民担事,就是对责任的渎职,人民群众最为痛恨。所以,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把应承担的任务承担好,把应完成的使命完成好,做到敢于负责、善于负责,遇到困难不回避、关键时刻敢出面、处理问题能决断。
抓好“重头”,切实提高党员队伍推动力。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干部是主体,因为他们是骨干力量,是群众中的先进代表,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头”,才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学风要有新改进。学风关乎学习的生命。培养党员干部“工作学习化、生活学习化”,“学习也是工作、工作必须学习”的学习作风,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真学苦学是党性、深学精学是政绩、先学多学是职责”的理念。要在理论进入实践这一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求实效,切实解决好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理论向实践的飞跃,促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另一方面,整改要有新举措。要紧紧抓住“取得成效”这个关键,始终围绕打造“群众满意工程”这个目标,用解决突出问题的成效来衡量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果,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丰硕成果取信于民。解决问题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的事作为重点。要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力,采取征求意见、公开承诺、情况通报、群众评议、民主推荐等方式,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监督起来。
抓好“前头”,切实提高先进典型辐射力。典型最有说服力,典型最有感召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要挖掘典型树标杆。典型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有些典型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分清主次,抓住主导性的东西。要善于观察和分析,透过典型的种种表现,把握其本质意义。树立典型,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和发掘典型,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危急特殊时刻中发现和找出典型。抓典型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创先争优有效开展才是根本目的。典型来自群众、来自实践。开展创建活动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在实践中发现典型。另一方面,要宣传典型带动群众。典型一经确定,就要集中力量进行宣传推广,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利用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载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典型的事迹,努力做到百花争艳、花开满园。宣传典型时要多层次、多侧面、立体化,做到用先进典型引导人、用深刻事例警示人、用健康活动陶冶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运用典型要注意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使典型推得开、立得住、叫得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