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约有非公企业4.9万多个,从业人员超过78万,党员1.7万名;非公企业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0%以上,非公企业安置劳动就业人数占80%。近几年来,中共朝阳区委高度重视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深化。
一、强化责任,建立健全领导体系
区委主动适应全区“两新”组织的分布和管理特点,逐步建立了“条块结合、层级管理、有效联动”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制。一是明确工作责任。2007年区委建立了由27个部门组成的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注册登记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街乡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上的主要责任,同时要求统战、群团、民政等相关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协同支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2008年,又成立了区委社会工委,负责统筹包括“两新”组织党建在内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二是加强分类管理。为了加强城市功能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区委分别成立了CBD(北京商务中心区)工委和中关村电子城科技园区工委;为了抓好工商联会员企业的党建工作,依托工商联建立了非公经济工委;为了规范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组建了朝阳区律师党委;在街道、农村,建立了街道党工委、乡党委抓“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全区23个街道全部建立社会工作党委,负责统筹街道区域内“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二、健全组织,强化重点领域党建工作
根据全区“两新”组织数量较多、区域集中、产业聚集的特点,区委按照“抓大型、抓集中、抓典型”的思路,明确把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商务楼宇、律师行业和商会(行业协会),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四个重点领域,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一是重点加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目前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959家,吸纳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党员1.1万多名。这些企业规模较大、经营相对稳定、发展较为成熟,开展党建工作的条件相对较好。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区委将959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任务细化分解到责任单位,并派出督导组全程调研指导。截至目前,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超过87%,其他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都选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党的工作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重点深化商务楼宇党建工作。商务楼宇中,企业、人才、资本聚集,已经成为基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商务楼宇党建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延伸和拓展,在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上具有独特优势。2006年9月叶青大厦建立北京市首家商务楼宇党委,截至目前,全区共建商务楼宇党组织、社会工作站(或者党建服务站)284个,实现了312座商务楼宇中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同时配备党务工作者384名。
三是重点推进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朝阳区现有律师事务所480多家,从业律师7300余名,律师党员2200多人。2008年1月探索成立朝阳区律师党委,建立全区统筹的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体制,实现行业统筹与区域统筹相结合,目前律师党委共有5个党总支,142个律师事务所党支部,5个地区联合党支部,对全区律师行业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四是重点探索商会(行业协会)党建工作。企业商会、行业协会不仅对会员企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且对党和政府制定政策产生日趋重要的影响。把党组织建在商会(行业协会)上,既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2007年成立了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联合会的指导带动下,各街乡大力统筹区域内中小非公企业,组建了许多地区经济协会组织,并把党组织建在协会上。
三、打牢基础,不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全区各级党组织在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中,坚持把“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与开展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把取得实效、形成长效机制放在首位,不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一是形成共识,扩大思想基础。区委围绕解决思想认同问题,采取走访沟通、服务引导、活动凝聚、典型带动等多种方式,逐步让业主、党员和员工清楚认识到: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有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塑造党组织形象,有助于促进“两新”组织自身的健康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业主对党建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加主动地要求建立党组织或者支持党建工作。
二是适应需求,加强组织基础。一方面,对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力求组织覆盖。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既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办事,又要尊重区域、行业和“两新”组织的实际情况,灵活操作。在实践中,我们采取单独组建和联合组建的方式,把党组织建在“两新”组织、工程项目、商贸市场、文体队伍、行业协会(商会)、商务楼宇等载体上,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另一方面,对不具备建党组织条件的,通过加强党群共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加强工作引导等方式,首先实现党的工作覆盖,为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创造条件。
三是同步规范,夯实制度基础。“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提高业主的思想觉悟、书记的威望和工作能力上,而是要走出一条靠经常性工作和制度建设来解决问题的新路。区委坚持制度建设与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同步。在活动经费上,从2006年起,区财政按照每名党员每年110元的标准,拨付社会组织党组织专项活动经费,2009年增至每名党员210元。在队伍建设上,教工委、卫生局党委、劳动局党委、律师党委等每年都举办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在工作规范上,全区各级党组织建立和规范了与企业联系制度、党组织工作制度和党建工作保障制度。一些工委和街乡结合实际,通过制定《“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手册》、《党支部活动手册》等,规范党组织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
四是发挥作用,巩固群众基础。在“两新”组织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重要的是要发挥党组织作用。党组织要有效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把握“两新”组织的特点,明确党建工作与“两新”组织发展的契合点和各方利益的结合点,找准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因地制宜,不断拓展发挥作用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把活动搞起来,服务做起来,形象树起来,党员聚起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从这些年我区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看,我们体会,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特别要注意三点:一是要通过党建工作促进“两新”组织和党组织共同发展。“两新”组织党组织要善于协调各方需求,发挥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实现党建与企业互动互促,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二是要通过党建工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双收。企业要通过自身经营创造经济效益,更要通过回报社会创造社会效益,这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党组织要积极引导企业在搞好经营的同时,注重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三是要通过党建工作为企业培养吸引和凝聚一批人才,并注意做好职工利益的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