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任务。高校党组织要紧密联系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与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可靠的思想、组织保证。
一、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着力加强高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高校要把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和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作为理论武装的核心。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学校党委和党总支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支部学习制度、党员教育制度,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理念、思路和措施,转化为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主体内容,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高校要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大师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二、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为核心,着力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高校领导班子是高校事业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办学治校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高校的具体体现。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因校制宜地制定“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具体办法。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贯彻好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要进一步理顺党政关系、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加强领导班子团结,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办学治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提高高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办学治校能力。要着力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切实增强领导干部把握方向、谋划发展的能力,改革创新、攻克难关的能力,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的能力,统筹协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促进校园和谐、维护学校稳定的能力。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干部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聚集各类优秀人才的高地。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区高校的重要任务。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务政之本,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履职之要。
三、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基础,着力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加强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教职工党员队伍建设。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需要党总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来体现;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需要党总支、党支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去落实。要注重发挥院(系)党组织在高校党组织结构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教育和团结广大师生员工的政治核心作用,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第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提高高校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加强以完善党内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制度为载体创新党内民主建设,推进民主办学。要扩大党务公开,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要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要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
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党支部的作用,使其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切实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创新基层组织活动方式。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高校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积极探索建立与专业活动、学科团队、社团组织等相应的党支部或党小组,进一步扩大组织工作的覆盖面。要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党组织活动的内容、载体和方式,把经常性党内生活作为教育党员的主要手段,努力使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内容丰富起来、学习方式灵活起来、学习氛围浓厚起来。
四、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保障,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校风
切实做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要深刻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两个“条例”;加强对高校组织人事、招生、基建、后勤、采购、财务等关键部位的监察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任期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促进财务制度改革,强化资金管理。
加强领导作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领导作风和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的形成。要坚持领导干部深入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和联系民主党派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听课制度、接待日制度和信访制度,促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第一线,全面掌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师生的难题。进一步加强高校机关作风建设,着力提高机关执行力和服务水平。大力提倡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营造优良校风、学风。
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建设和谐校园的强大合力。高校党组织要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各种力量建设和谐校园。要加强对高校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和建设,更好地发挥他们在联系师生、团结师生中的作用。要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学校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凝聚他们的智慧促进高校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