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
2009年组织工作要点
2009年组织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围绕学校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进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又好又快实现学校第二步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1.认真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的有关要求和具体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组织全校广大党员特别是中层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实践活动3月份启动,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抓好学习培训和调查研究,设计好实践载体,找准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并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统一思想、攻坚破难、推动发展的过程,真正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学校发展上水平、广大师生得实惠。
2.学习贯彻好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我校党建工作实际,抓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
3.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工作。贯彻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出台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整合各种资源和要求,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重点抓好总支书记培训班、新提任中层干部培训班、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培训班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工作。
二、建立健全干部工作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4.巩固扩大“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深入总结前两年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在校院两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扩大活动成果,切实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水平和领导能力,促进和谐班子建设。
5.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做好中层干部换届、党总(直)支换届和非领导职务干部评定工作。出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试行),修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非领导职务评定办法》,不断扩大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进一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和党内(换届)选举制度有关规定,完成换届工作,配强配好学院、部门领导班子。完成非领导职务评定工作,更好地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积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具体形式,在省委教育工委指导下探索试行党总(直)支负责人直选和党代会代表任期制。
6.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管理。进一步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引导领导干部切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工作执行力。加强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问责制度,严格出国(境)人员的审批和管理。
7.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层干部换届后及时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加强跟踪培养和管理,制定后备干部队伍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逐步形成分类管理、动态跟踪、及时更新、优备劣汰的工作机制。
三、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8.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增强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完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等机制。
9.推进各学院党总支“党员人才工程”的实施。争取把更多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把更多的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为学校完成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0.积极为党员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鼓励更多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教研室、研究所从事管理工作或上挂、下派到相关岗位锻炼。推进创新团队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积极为教学科研骨干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搭建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四、以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11.完善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明确职责,健全机制,交叉任职,共同负责”的规定,进一步理顺二级学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学院党政沟通协调、决策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
12.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支部设置。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师生党支部设置全覆盖、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等问题,推动支部建设创新活动的开展,继续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展评活动,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
13.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执行“严格程序、稳定比例、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十六字方针,加强对学院党总支党员发展工作的指导,组织对各学院党总支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进行检查交流。在确保发展质量的前提下,使在校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含成教学生)及35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党员比例分别达到60%、14%、6%、58%。
14.完善党校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对现有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三级培训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基层反映的情况对三级培训体系进行充实完善。进一步调整充实党校师资,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全年培训预备党员2000人次,培训发展对象3000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000人次。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有效管理。
15.强化对“党员之家”的管理。开展学院“党员之家”建设情况检查评比工作,丰富“党员之家”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党员之家”的阵地作用。
16.加强党务队伍建设。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建立健全高校组织员制度的通知》(浙教工委[2006]33号)精神和《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员制度的若干意见》(杭电党委[2007]5号)规定,结合实际需要调整充实组织员队伍,做好组织员培训教育和管理考核工作,充分发挥组织员在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17.切实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组发[2008]1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等各项待遇,努力为老干部排忧解难,使老干部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积极为老干部提供服务。
五、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18.继续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要以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着力破解组织工作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如何科学发展“两大课题”,不断提升组工干部能力,塑造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形象,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