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
高层论述
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工作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又不能认为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社会就一定和谐了。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消除不和谐的因素,不断地扩大和谐因素。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每一个社区、家庭息息相关,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位,每一个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一个细胞、每个基层都和谐了,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和谐。” >> 吴邦国: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温家宝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 >> 曾庆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 >> 成思危: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 |
![]() |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实际上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 面对“四个多样化”和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变化,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各阶层群众的联系,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从而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应当考虑:第一,推进社会公平。第二,完善社会组织,第三,集聚社会资本,培养责任、信任和诚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在于:一,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二,扩大就业应成为重中之重。三,缩小国内的不平等程度。四,三农问题依然是最大的发展难题。五,社会安全网问题。六,教育不平等将影响我国长期发展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