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军校政治教员,但他立足三尺讲台,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和独特的魅力深深赢得人们的尊重与喜爱。在当前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难做、政工干部难当的情况下,认真探寻和研究方永刚的魅力所在,对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启示之一】方永刚的魅力源于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政工干部必须把筑牢政治信仰作为根本准则来遵循
“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之钟停摆了,我愿意把它定格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远保持一名思想理论战线英勇战士的冲锋姿态,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燃烧……”这是方永刚在身患重病之后发出的心声。
这番感人肺腑之言,折射出的是方永刚坚定的理想信念,对真理忠贞不渝的信仰。正是有了这样坚定的信仰,他才能把一本《邓小平文选》读得滚瓜烂熟,封面都被磨穿;即使在遭遇车祸住院的108天里,他还研读了43本理论书籍,撰写了30万字的著作。正是有了这样坚定的信仰,他才能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跟进一步、深入一步,即便是到了癌症晚期,他还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去研究科学发展观理论。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每个人头顶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从方永刚身上可以看到,崇高的信仰,让平凡变得伟大,让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信仰,不仅是他的力量之源,也是他的魅力所在,更是他成为优秀理论教员和优秀政工干部的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政工干部是“生命线”的辛勤构筑者和忠诚维护者,尤其需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身信仰不坚定,教育别人怎么能有底气?讲出来的话、说出来的理,怎么能让人信服?在商界,诚信是诚信者的“通行证”;在意识形态领域,信仰就是信仰者的“名片”,也可以说是政工干部的“政治宣言”。
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崇高的使命。此种使命,一个信仰不坚定的政工干部是无法担当的。也就是说,政工干部要不辱使命,必须首先把筑牢政治信仰作为根本准则来遵循。坚定的信仰从哪里来?方永刚的实践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这就是要在加深对党的深厚感情中坚定,在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中坚定,在认清自己的崇高使命中坚定。我们虽然和方永刚的出身、经历不同,但同样都是不同时期党的创新理论的经历者和受益者;同样承担着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责任。从报答党的恩情、履行神圣职责、打造人格魅力的角度出发,没有理由不牢筑自己的政治信仰,没有理由不通过自己的真情施教去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凝聚官兵的智慧和力量。
哲人说,怀疑是信念之星的雾霭,在人迷离的时候,遮住了人的双眼;动摇是信念之树的蛀虫,在飓风袭来的时候,折断挺拔的枝干;朝秦暮楚是信念之舟的暗礁,在潮汐起落的时候,阻止人奔向理想彼岸的航程。新世纪新阶段,时代变革与社会转型的影响,军队使命任务的拓展,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愈来愈多,也愈来愈复杂。特别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尖锐,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对官兵思想的冲击和影响不可低估。正因为如此,政工干部肩负的使命才愈发显得神圣和光荣,愈要自觉坚定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信念,坚定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决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和引导官兵,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真正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启示之二】方永刚的魅力源于他厚实的理论功底,政工干部必须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政治责任来强化
方永刚以巨大的政治热情,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打下了十分厚实的理论功底。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深厚的理论功底使方永刚讲起课来出口成章,魅力四射;著书立说时旁征博引,精辟深刻。方永刚传播党的理论的声音不仅在军校课堂回荡,还在地方党政机关、街道、工厂、边防连队回响。
对照方永刚,我们看到了一名政工干部打牢思想理论功底的重要性。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但理论不能自动地“掌握群众”,需要有一批先行掌握理论的人在群众和科学理论之间搭起桥梁,政工干部的使命就在于此。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要靠思想的力量抓住人、打动人、掌握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来源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功底。没有理论功底的政工干部如同战士手中没有武器,是不可想象的。“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一些优秀的政工干部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当学问钻”。这一提法非常好。邓小平同志说过,“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所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回答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统一思想认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要求。
方永刚的实践证明,对理论驾轻就熟,才能运用自如。要做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自己要花很长时间、很大气力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不了,就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就没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搞教育也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次,还要广泛涉猎相关知识。知识用在经济上能出“生产力”,用在教育上产生“说服力”。在知识经济、知识军事时代,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像巨大的浪潮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政治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政工干部的知识面,可以说是做好理论灌输工作和形成自身魅力的催化剂、合成剂。再次,要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方永刚读的理论书籍不可谓不多,但他从来都是把知识“掰烂了揉碎了”完全消化后,形成自己的思考,然后再把这些思考写出来、讲出去,从来不干“剪刀加浆糊”的投机取巧事。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思想,就是要有教育者的思想,要形成自己正确的立场观点。这样,讲课、搞教育才能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
【启示之三】方永刚的魅力源于他高超的讲课技巧,政工干部必须把创新政治教育作为事业需要来探索
通常,讲政治课,能被听众要求返场,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方永刚做到了,这其中展示的是方永刚高超的讲课技巧,也给我们一些认为政治课难讲的政工干部带来有益的启示。
纵观方永刚高超的讲课技巧,在于他把三尺讲台作舞台,充满激情,增强震撼力。读过方永刚的先进事迹我们知道,他一上讲台就浑身是劲,哪怕只有短短5分钟的课他也充满激情。这激情来源于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政治工作的热爱,对台下听众的热爱。如果对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产生激情,又怎能指望把政治课讲好呢?
纵观方永刚高超的讲课技巧,在于他始终迎着问题走,贴近实际,增强说服力。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而且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与现实结合得越紧密,针对性就越强,效果就越好。而有的政工干部,搞教育不愿触及矛盾,不分析研究问题。一堂课下来,离部队实际、离官兵思想十万八千里,这样的教育就不可能有说服力。当代青年官兵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像方永刚那样不断研究和适应青年官兵的思想特点、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打好主动仗、点穴战,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纵观方永刚高超的讲课技巧,在于他与听众平等交流,坚持互动,增强亲和力。从传播理论上讲,居高临下、过于谦卑皆非上策,平等待人、朴实自然方为得当。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下,倡导平等待人,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采取何种态度、方式对待人是能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平等待人、坦诚相见,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居高临下、态度生硬,不仅不能与听众沟通,反而容易产生矛盾,留下心结。
纵观方永刚高超的讲课技巧,还在于他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讲基层事,增强感染力。方永刚在社会上讲解理论,阐述深奥道理时,常常善于运用田间地头、餐桌炕头的家常话,拿老百姓身边人身边事“说事”;到部队基层讲课,就用战士语言,战士身边的事、基层的事“讲理”。而有的政工干部,往往“以不变应万变”,一开口总是讲“无比正确的废话”、“不着边际的空话”。这样所讲的东西就难免离基层官兵很远,更谈不上为听众所接受。
综上所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就必须讲究授课技巧。技巧本身不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而是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有机统一,是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有效融合。每个政工干部都应像方永刚那样,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使枯燥的教育变成春风化雨般的生动课堂,用高超精湛的授课技巧点燃官兵追求真理的熊熊烈火。
【启示之四】方永刚的魅力源于他高尚的道德品质,政工干部必须把以德育人作为人生境界来追求
“德为事业之基”。方永刚的先进事迹用无可辩驳的力量告诉我们,政工干部必须把道德情操修养作为人生境界来追求,真正成为官兵立身做人的道德标杆。
知行统一,产生强大的向心力。方永刚常讲:“对真理的最大尊重是运用它,对真理的最大信仰是用一生来践行它。”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塑造了他的品格;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又使他宣讲的理论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在新的形势下,随着官兵思想观念和兵员构成的变化,对政工干部来说,正确处理好理论宣讲和率先垂范的关系,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是凝聚军心士气的最令人信服的思想政治教育。
追求高雅,彰显无穷的感召力。一个人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情趣,代表着他的人生价值与道德观念的取向。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人,可能他物质上并不富有,但他精神上是富有的,生命和生活是充实的,必定受人欢迎;追求低级生活趣味的人,尽管他可能很富有,可他的内心世界是空虚的,必定为人厌恶。政工干部生活在广大官兵中间,你追求什么、崇尚什么对官兵影响甚大。要为官兵做出榜样,就应该像方永刚那样,筑牢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和“酒绿灯红”影响的堤坝,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影响,努力培养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用榜样的力量做好官兵的“人生领路人”。
牺牲奉献,凸现永恒的生命力。西方哲人有言:“当人们相信他们能够为真理自身之故而追求真理时,他们实际上是在真理之中追求生命。”这话用在方永刚身上,十分贴切。方永刚就是在奉献中追求真理,在真理中追求生命的。作为方永刚同行的政工干部,应该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生活要清贫些、工作要清苦点。可以这样认为,是苦于牺牲奉献,还是甘于牺牲奉献、乐于牺牲奉献,折射出政工干部不同的境界和追求。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作为做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政工干部在牺牲奉献上,无疑要有更深的理解,更高的标准,更实的行动。唯有如此,政工干部开展的政治工作,才能在人格示范的强光投射下,真正发挥“生命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