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大运河的建设反映出古代中国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为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渊源和演变历程、感悟中华文明苍劲有力的脉搏跳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11月3日,通信研究生第五党支部、第十一党支部联合开展“循迹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成员们依次参观“中国大运河”“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功用”“大运河浙江段专题陈列馆”“运河文化”等展厅,通过近距离观看珍贵文物、沉浸式体验历史重现,深入学习京杭大运河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是一项伟大而不平凡的工程,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推进大运河保护利用,需要青年党员肩负起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
支部成员们在参观活动结束后纷纷表示,此次循迹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活动获益匪浅,尤其是博物馆中生动形象的展陈和巨幕视频,将京杭大运河繁盛时期的样貌置于眼前,让人感受到京杭大运河仿佛一条玉带蜿蜒于华夏大地,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勾勒出尘封的历史画卷,令人震撼而自豪,暮然间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学习大运河精神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也应学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