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之子黄方毅委员认为,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政府必能跳出周期率
“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2004年3月5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重提出“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字字千钧……
“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1945年7月,延安窑洞,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与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的这一谈话发人深省。
穿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人民监督——这历史的警响愈发悠远而深沉。黄炎培之子、全国政协委员黄方毅感慨至深:“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始终强调人民监督,贯穿其中的是一种历史忧患意识——跳出周期率!”
采访到黄方毅已是深夜,暖暖的灯光下,这位58岁的知识分子目光中闪烁着兴奋,仿佛回到父亲时常提到的一段经历中——
1945年夏,黄炎培和几位参政员访问延安,从而有了与毛泽东畅谈未来新中国的一段历史对话:黄炎培直言:“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周期率是一面历史大鉴,人民监督是镜照之后的自警自励措施。”黄方毅说。
“温家宝总理讲得多好,说到老百姓心里去了。”说到民心,黄方毅言语中充满激动,他拿过政府工作报告,指着其中一段大声念出来:“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 “周期率总是作用于发展大势的顺境之中,这正是难以跳出的原因所在。”黄方毅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国际社会所瞩目,可谓好评如潮。然而,党中央非常清醒,我们的政府非常清醒。”
“周期率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导致人亡政息,亦可以催人自奋。”黄方毅语气自信而坚定,“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工作的缺点和前进道路上的难点,勇于直面历史之鉴,鲜明地提出人民监督,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反腐点评
代表委员表示,要根本解决腐败问题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备受各界关注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最近正式向社会公布。强调对“一把手”的监督,是条例的一个监督重点,能否真正通过制度建设铲除腐败的土壤?是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领导权力不能失去监督
现象: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任阜阳市委书记期间,经常把主管人事工作的负责人找来,当场口述干部任命名单,并安排作为组织部意见提供给书记办公会。直接干预土地批租和出让事务,造成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龙庄伟: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一直是近年来党建工作的重点。一批贪官受到严惩,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力度不可谓不大。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一把手”能否善用公共权力,实施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直接影响到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有效遏制各种权力腐败现象的发生,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管理,建立强有力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规章制度不能只贴在墙上
现象:沈阳市物价局共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49项达150多条,分别以《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和《沈阳市物价局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并人手一份。然而,却未能约束“一把手”王秀珍。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冯文海:哪个单位、哪个地区都有一整套规章制度,但有些地方和部门往往是“贴在墙上,说在嘴上,做做样子,搞搞形式”。监督必须落到实处,否则对权力监督就是一句空话。
全国人大代表陈惠娟:我们党内监督在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监督机制不顺畅;监督重点不明确;没有形成有效的上下结合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从机制上防范权力滥用
现象:这些年,监督机关的力量在逐步增加,中央及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监督措施,如民主生活会制度、述廉评廉考廉制度、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诫勉谈话制度、巡视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
点评:全国人大代表吴振山: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首先必须进行有效的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实行党内民主。同时,让各级人大真正发挥它的监督作用。从源头上把住选人用人关,防止一些领导干部“带病上岗”。